憑借對科技產業的認知,合創資本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具備芯片投資實力的技術性投資機構。自2015年起,合創團隊就已經開始布局國產芯片和傳感器領域,包括世界最領先的無線充電芯片與一站式系統集成解決方案提供商——易沖無線、掌握全球領先的全方位觸感壓力傳感器技術及方案解決提供商——紐迪瑞、國內出貨量最大的衛星導航定位芯片公司—泰斗微、國內眼控技術領導者——七鑫易維、國內第一家智能音頻功放SmartPA公司——傅里葉、國內手機射頻功放芯片公司——慧智微等數十家半導體產業鏈企業。
國產替代是機遇,更是挑戰,面對未來的長期競爭,中國企業,尤其是國產手機產業鏈企業,將如何突破貿易壁壘,打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樹立自己的門檻,逐步實現國產化替代?
日前,在合創資本“VINNODAY預見科技未來趨勢論壇”中,傅里葉創始人徐小林、圓周率創始人余維學、興芯微創始人周宇、衡宇創始人顏池男、銘賽科技創始人曲東升與合創資本投資副總裁林恩峰就國產手機產業鏈的機遇與挑戰展開探討。
本次論壇由合創資本管理合伙人唐祖佳主持。
國產替代只是第一步
唐祖佳:傅里葉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智能音頻功放解決方案(SmartPA),主要競爭對手是全球一流的芯片公司NXP。傅里葉的SmartPA屬于非常典型的國產化替代,在技術升級的演進過程中,傅里葉如何打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如何樹立自己的門檻?
徐小林:在手機大屏化、超薄化趨勢下,手機的音腔將會被屏幕、電池擠壓,但喇叭體積越小,性能會越差。智能功放成為目前解決喇叭性能的唯一的方案。
去年年初,傅里葉已推出第一代SmartPA芯片,產品很快經過批量驗證,并實現批量出貨。目前,產品已經更迭至第三代,是業內成本最低、體積最小的芯片。傅里葉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能夠提供成熟SmartPA芯片的替代廠商。
作為本土企業,我們離客戶更近,比競爭對手更接地氣。憑借響應更快、成本更低、性價比更高的優勢,我們已經有力切入了市場。但國產替代只是第一步,邁過這一步之后,我們還會在技術上不斷提升自己,實現產品的快速迭代、升級,在短時間內接近于歐美廠商,并超越競爭對手。到底怎么樣才能樹立我們的長期優勢?在我們成立之初就已經考慮過,比如說我們會基于手機用戶真正的需求和特定場景,去做前端芯片的配合等。
后來居上的機會
唐祖佳:圓周率應該是現場最年輕的企業,也是合創資本今年剛剛投資的公司。余總和團隊原來是做硬件的,現在轉到做軟件,而且競爭對手非常強大,剛剛做了一筆接近一百億估值的融資。所以,我們想請余總談一談。在面對這么強大的競爭壓力下,作為一個新興的企業準備如何突破,實現后來居上?
余維學:我們團隊在手機芯片領域有十多年的從業經歷,由于我們團隊最懂的是手機,所以圓周率以雙攝算法為核心產品,定位為智能手機的圖像算法最優供應商。
經過去年一年的發展,雙攝市場趨勢看好,但實際上,雙攝技術的成熟度與消費者想要實現的拍攝效果中間還有很大差距,手機替代單反的路還很長。即使我們最強勁的對手,手機廠商也沒有單獨采用某一家的技術,而是多家雙攝技術疊加使用。
目前,圓周率使用常規算法的第一代產品已經量產,但我們發現,這種技術會遇到瓶頸,而我們即將推出的基于深度學習的算法,即使用單攝,就可以達到我們第一代產品前攝的雙攝效果。
所以,我們一旦認準雙攝算法這個技術方向和市場,就一定會專注地做下去,堅持一定會有回報。
盈利增長是王道
唐祖佳:興芯微是國內首家擁有高階ISP芯片開發能力的高科技公司,也集成了業界頂級圖像處理算法,擁有多項算法專利。興芯微成立于2011年底,相對比較成熟。我們想請問周總,在手機產業鏈上,一個新企業和新產品,無論從技術穩定性上,還是從客戶的導入上,前期壓力都非常大,周總是如何處理這些難題的?
周宇:第一,從0到1時,創業公司能否把握好機遇,跟時間窗口有很大關系。就像易沖無線,依靠足夠長的時間窗口期,他們建立了完善的專利防火墻,進行了充分的產品驗證,與很多國際大品牌順利建立起了合作關系。反之,如果熱點火得太快,可能等產品方案成熟時,客戶已經找到了其他的解決方式。
第二,未來總會很樂觀,但現實是殘酷的,所以,我們做企業一定要做好應對策略,維持盈利增長??梢哉f,我對手機雙攝充滿了情懷,也對手機未來圖像相關的需求應用充滿樂觀,但做芯片企業一定要掙錢,因為還有很多諸如人力、技術等成本需要我們付出。之前我們看到,在千元以下的手機中,雙攝滲透率還有很大增長空間,我們也接了很多案子,耗費了很多精力,但其實都不賺錢。所以,從去年開始,我放下情懷,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商人,我要求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必須要賺錢。賺錢的第一步是優選手機領域的客戶。優選客戶后,我們的產品實現了更快的迭代改進,我們的服務實現了更好的響應。這些優勢也幫助我們進入到更優質客戶的供應商名單。在集聚優質客戶的過程中,我們的產品也延伸到其他非手機的圖像處理領域,包括ADAS、智能后視鏡等,并與手機領域產品形成良性循環。
臺灣團隊的國產自主之路
唐祖佳:衡宇是全球首家推出MMC5.0閃存控制芯片的企業,核心團隊來自臺灣,衡宇的閃存控制器屬于上游的控制區,主要應用于平板電腦、手機、云端、行車記錄儀等幾乎所有的電子產品,累計出貨超過3000萬顆。請問顏總,您和團隊來大陸適應嗎?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是什么?
顏池男:我還蠻適應的,因為我們同文同種。閃存控制器屬于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型行業。我們在行業內有兩家競爭對手,一家是美國上市公司,一家是臺灣上市公司。因為產業一直呈增長趨勢,所以,兩家競爭對手都很賺錢,估值也很高。我們希望,衡宇成為國內閃存控制器行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衡宇在成立之初,由于產品品類不夠齊全,產業波動對我們會有很大影響。但近幾年,在合創的幫助下,我們陸續覆蓋了從低端到高端的幾乎所有產品,電子產品基本上都會用到我們的IC。另外,專利優勢會讓我們會朝國產自主的方向一直走下去,目前,衡宇在大陸、臺灣、美國已經擁有四十個專利。第三,衡宇產品除了CPU,其余部分都屬于自主研發。憑借在算法、模擬電路、部件等方面的核心優勢,客戶更加認可衡宇,今年衡宇的出貨量還會逐步攀升。
沒有天花板的設備市場
唐祖佳:銘賽科技是國內領先的點膠、微點焊、焊錫及智能生產線等自動化設備供應商,銘賽也致力于個人媒體終端關鍵部件及半導體領域的連接、裝配、檢測等自動化解決方案。對于手機市場,大家已經看到,增長速度已經沒有那么快了,請問曲總,這會不會影響手機廠商對設備的投入,您有沒有感覺到壓力?
曲東升:手機行業發展呈現兩個趨勢,第一,產業高度集中。排名前五的廠家占有大部分市場份額,排名靠后的手機廠正在逐步萎縮,再過幾年可能會消失。第二,手機迭代越來越快,尤其是工藝更新。所以,對于手機的自動化設備,我的觀點是沒有天花板。
為什么沒有?手機的設備不同于傳統的加工機床,傳統加工機床有五到十年甚至更久的使用壽命。但是對于手機來講,由于工藝更新非???,設備也需要快速更新。所以,基于這一點來講,手機銷量的暫時下滑不會對整個設備需求量造成影響。這是永遠的增量市場。對于我們,這是機遇,也是挑戰。
挑戰首先在于,我們需要更快速地響應客戶。原來,開發一個設備,從樣機到小批量,再到定型,需要一年,甚至更久。但現在一個設備三個月就必須開發出來,再用一個月驗證完畢,然后就進入采購流程。所以,對于我們來講,就需要更強的技術投入,這種投入不再僅是圍繞產品的單一投入,而是呈現出三個特點:
第一,我們與客戶的合作不是產品合作,而是團隊合作。在客戶開發新產品時,我們的設備團隊就跟進并開始同步研發設備,否則就會錯失機會。
第二,我們所有設備的研發都是研發未來的產品。如果我們還采取跟隨戰略,看到競爭對手做什么,我們就做什么,那么,等產品出來后,就已過了時間窗口。所以,我們研發瞄準的是下一代產品。比如銘賽的封測設備,就是因為我們在研發初期,就使用了領先技術,才能搶占封測市場。
第三,智能化。僅僅產品的智能化還遠遠不夠,我們要從產品的智能化過渡到管理智能化或生產智能化。就是說,我們真正關注的是,如何幫助使用我們設備的用戶提高產品的合格率和效率,那么,只有優化和提高我們生產、管理的智能化才能做到。我們的目標就是,通過垂直整合,給客戶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我們最終做到行業的NO.1。
產業鏈企業制勝五大關鍵點
唐祖佳:林恩峰先生2015年加入合創團隊,一直專注于手機產業鏈及自動化領域的投資。之前曾創立過一家通信類企業,也曾歷任中興通訊歐洲區技術總監、國際市場營銷部總經理、新加坡分公司董事總經理、澳大利亞分公司董事總經理等職。我們請林總從投資的角度,談談在國產手機產業鏈上看到的機遇和挑戰。
林恩峰:回顧中興、華為的發展歷程,實際上,他們也是抓住了行業國產替代的機遇,我想從五個方面探討下國產手機產業鏈企業如何抓住機遇。1、國產化替代和彎道超車。存“量”市場的國產化替代,需要有需求體量規模,并且市場份額主要受海外廠商占大份額。本土廠商以價格和服務切入。2、“剩者”為王。需要在某些領域快速滲透,占有率因素大于毛利率,需要盡快有市場份額話語權,未來“剩者”為王。同時快速把供應鏈帶起來。3、產品是王道。產品是王道,性價比是核心,由于手機市場規模大,對產品的穩定性、性能質量要求高,所以需要有研發核心能力、工藝能力,這些都決定成本要素,能否占有市場還是要看產品。在產品需求規范定義方面需要對手機應用深入了解,結合市場實際需求做些微創新。發揮集成創新能力,應用優先。關注IP知識產權建設。4、資源整合。創始團隊的市場及資源整合能力,未來的競爭一定是綜合能力的表現。如運營水平、芯片產業鏈上下游的產能獲取能力等。特別是供應鏈資源的交付能力,手機市場一旦進入主流型號,對交付能力是大的要求。5、縱向類拓展。在手機產業鏈上應用之后成熟批量(本市場已經有很好的現金流),可以關注其他消費級市場、其他垂直類市場的拓展,或許可以提升產品的利潤水平(可能量沒有手機市場大)。
創業是自我蛻變的過程,在前行的路上需要專注和匠心。創始團隊的見識是企業的天花板,投資就是投人。
突破技術壁壘 國產替代只是手機產業鏈企業邁出的第一步
2018-05-11